楞严经二总论03 : 去挂单别的道场不要一直提意见,你要掌握时空性
楞严经二总论(义贯绪论) 03
请合掌。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
楞严经绪论第二页,倒数第二行。为了实践真修行路,阿难即请佛重说大咒,就是楞严五会神咒。开示如何建坛、结界,象我们水陆就建这个坛;结界,象我们结夏安居就结界。严道场就是事相不可免,虽然说:万法本空不可得,但是,壮严道场,事相一定要。所以我们有花、香、灯、烛等等来供佛、来严净道场,及修楞严大定之法。本经的法门(楞严法门)之精髓,即在首楞严神咒,就是你们每一个人身上戴的咒轮,师父都有加持过,里面都有楞严、十小咒。因为如来救度阿难免于堕落,乃至十方一切如来破魔、证三藐三菩提(就是无上正等正觉)、于十方世界度脱无量有情,都是依楞严咒威神之力,可见楞严咒的威力有多大!十方世界度脱无量有情,都是依据楞严咒的威神之力。这是佛在经中所开示的。
关于楞严咒其它种种功德之力,请详见本经经文,兹不赘述,[赘述]就是多说的话。在这里不多说。又,佛说:末法时期,众生修行,若不持楞严咒,能远离魔事者,无有是处!因此我们在讲经后,为了能够解行并重,所以加念楞严神咒。修行不能离魔事,而能有所修证、有所成就者,亦无有是处。这表示每一个想成就,都必须持楞严神咒。
如来开示首楞严法门的基本作法之后,即详述整个修行过程:亦即[四种清净明诲],四种清净明诲,这个叫做根本大戒,是作佛弟子基本上要警惕的。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,叫做四种清净明诲,(此为前方便),以及大乘菩萨[六十位修证]的真菩提路。[六十位]为:
1、三渐次——除其助因就是不吃葱、蒜、韭菜等等;光渠我们东方没有,印度才有。刳其正性,这个正性就是杀性、盗性、淫性,会滋长、增长生死的。[刳]就是挖掉,把这个杀、盗、淫恶性挖掉;在家居士就稍微看淡泊一点。违其现业(3),[违]就是逆,现业就是众生都在造贪嗔痴的业,顺着贪嗔痴就是轮回,就是顺着生死流。违其现业就是你要逆转过来,务必不要让心灵起贪念,不贪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都不贪,这个叫做逆回来。如果顺着贪嗔痴就是轮回;逆着贪嗔痴就是涅槃。嗔恨包括了嫉妒、攻击、排斥,起这个坏心眼,统统属于嗔恚的一种,就是跟脾气有关系的,常常不满、哭、闹、感觉委屈、自尊心太强,这个都跟嗔恨心有关系。讲贪嗔痴是三大根本,就是离不开这个范畴。微细分析包括攻击、排斥、伤害、嫉妒、毁谤、傲慢,统统属于嗔恨心的一种,所以要好好的降伏。
愚痴就是没智慧,一切痛苦来自于无知,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。意思是说:我们这个人,生命本来是喜悦的,但是我们把它搞得一团糟!一个修行人内心没有喜悦感,就表示这个佛弟子法不入心,他始终怀疑这个、怀疑那个,这个不满、那个不满。所以,我都教导我的这些比丘:你们今天坐在讲堂,要能理解和体会住持和当家的辛苦,你将来去外面挂单别的道场,不要一直老是建议那个道场:要这样做、要那样做,你才刚刚来挂单,说:道场这个不如法、那个不如法!我告诉诸位:这个就是比丘所应当注意的,每一个道场有它的时空性、背景,当你看到某一个道场不如法,有心想要去改变,可是你要掌握时空性啊!
譬如我到雷音寺,以前这些老一辈的比丘尼或者居士,因为是客家人,有烧冥纸的习惯。我明明知道,佛教没有烧冥纸、往生钱的,可是我知道就睁一只眼、闭一只眼。因为我们男众比丘住上面,留下那八、九十岁,婆婆级才剃度出家比丘尼,年纪很大、快往生了,没关系,再烧也没几年。虽然我知道要如法,可是这个时空性没有办法。因此我就静下来,正法在心中,因为时空不允许。我们要了解,到哪一个道场,我们一定要体会、理解住持和当家的辛苦。
你想修行吗?我告诉你有一句话,如果你悟了,就开悟!如果不悟就会很辛苦!就是: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,因为凡所有相,都是虚妄。有人说:师父你住哪里?我说:我无所住。师父你家在哪里?我说:虚空都是我的家,出家,处处家,处处无家,处处无家,处处是家。为什么?哪一个动点上,时空的交会点就是空,时空还是妄想的产物呢!设立一个定点,立一个时空,这个本来就是妄想。所以,达妄本空,知真本有。修学佛道重点在降伏自我,清净自性,本自其然,了无一物。我们能够这样如是体悟,走到哪里都可以挂单。我去哪一个道场大家都会欢迎,为什么?我到浦里去挂单,没意见啊!来道场,比丘里面闹、有意见,我都没意见,我念我的佛,道场在心性嘛!
我们一定要了解,违其现业的重要性,贪嗔痴统统因为来自于有意见。如果我们想提出意见,可以用诚恳的心,为了这个团体,诚恳可以感动人。为了这个团体好,用很虔诚的态度,提供你最好的意见,不要用暴力、嗔恨,一开会就拍桌子大骂,需要这样吗?所以,真正会修行的人,在现前当下这一念立刻降伏自我。简单讲:用最短的时间,调伏自己的情绪,是真正修行人。让情绪一直起伏,一天、三天、一个礼拜。众生恨一个人一年、二年、十年,甚至一辈子老死不相往来,众生是很可怕的!所以,修学佛道应当知道佛的心是什么,道场在现前当下这一念解脱、寂灭之心。所以说:对境寂然,常不离佛,佛不在西天,佛在心性当中,你要去极乐世界,也要深信切愿;也要念南无阿弥陀佛,也是这一念心性去啊!
2、干慧地 (1),表示智慧肤浅,像干枯的水,干慧地顾名思义,就是智慧还很干燥,还不是很深厚,叫做干。3、十信位(10);4、十住位(10);5、十行位(10);6、十回向位(10)。这4、5、6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叫做三贤位。7、四加行位—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(4);8、十地(10),就是十圣全。9、等觉、妙觉(2),所以加数字加起来,总共60个阶位。
一般通教大乘为五十二阶位,通教是天台宗判教藏、通、别、圆,有一个通教;藏教属小乘教,通教就是大乘教。本经为令易于实修,于开始时加上[三渐次],就是不管你的根器,按部就班来。及[干慧地],俾入菩萨正位(信位)。其次于十回向后、入地之前,加[四加行位],密宗的四加行,跟显教的四加行完全不同。因为[地前]为贤位,[十地]为圣位,是为摩诃萨埵之位,[摩诃萨埵]就是大菩萨。为令速入菩萨圣位,即精修加行,易得成就。以上为如来开示的出世间无上菩提道的因缘业果。
什么叫宇宙?宇宙者业力之网。网就是交叉,这个世间叫做共业所感,虽然是共业所感,住在这个地球,可是每一个人的相貌、福报不一样,所以共业里面有别业。因此,从次第性生灭的因果法则来讲,因、缘、业、果统统逃不掉,造如是因,得如是果。因此,因,发心要正。记得!修学佛道的人,菩提心、慈悲心不能改变,但是方法有善巧方便。所以,因地心要正。
你今天听经闻法是发什么心?以前有一个居士很不好,他来就说:我要跟师父看病!师父说:既然这个居士这么虔诚就把个脉吧。然后他就看看我的脸色、气色,也没说什么。离开后经过了半年、一年,在北部很轰动!为什么轰动呢?他去外面宣传说:慧律法师的病是我治好的!然后印名片到处发。现在很糟糕、很麻烦!来要一起照相的,不跟他合影说不过去;有很多人来跟师父合个影,拿到外面就去说,我到台湾给慧律法师印证,说我开悟了!就没办法。这就是知名度高的人有一点困扰,非常困扰!所以,碰到这种发心不正的人,假借宗教敛财骗色,或者假借宗教知名人士来突显自己,这样很不好!可是,众生名利心作崇,他远在天边,你一问他说:我没有啊!可居士就说:他明明就假借慧律法师你的名义啊!那没有办法了!
以前也是居士来讲堂,拿了很多书回去,然后拿到遥远的地方北部,给居士说:慧律法师正在印这本书,你想不想助印?一看是讲堂没有错啊,佛弟子们都很能够虔诚,因为他很赞叹师父,也认同师父的法,好!就出五千,这五千拿过去,就没有回来了!所以我常讲我是一棵摇钱树,摇一摇钱就掉下来!不知道怎么办!这个假借师父的名义在外面招摇撞骗,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,我们在这里拼了老命,是为了佛教、为了正法,他在外面假借师父名义招摇撞骗也是拼了老命敛财!他偶发的事件,在某一个时空,你哪里有办法一个一个去询问呢?
所以,有一个比较聪明打电话来,刚好我接的,说:师父!你在外面印经典,我要拿一万块,可是我要拿出去,我要亲自听慧律法师你讲有没有这回事情?我说:没有!他说:喔!幸好!你看看打一通电话省一万!我说我们从来就没有在外面化缘过!因此佛弟子还是要有一点智慧。有个居士骑摩托在高速公路底下,碰到比丘、比丘尼要化缘,就很苦恼,我是佛弟子要供养,又怕是假的,不供养怕不恭敬三宝,就来问我,我说问题简单,你把钱给我,我是真的,这么简单的事怎么不会处理呢?他说:嗯,有道理。
说完出世间圣贤解脱境界,接着,如来即开示世间一切众生的生死因缘果报。关于众生的生死因缘业果,如来在诸经中皆有所开示,然而,开示得如此详细而完全的,则非本经莫属:如来首先详细开示众生轮回生死的总因及总果,亦即三界众生之[十习因]及[六交报],这是总的因与果,然后再分别开示四生(卵、胎、湿、化),这个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成是以他出生的状况来判断。如果以人类真正的究竟情况,我们一般说人是胎生,是方便说。如果没有前面的一念不觉,倒识托胎,名为化生。没有母亲的卵与雄性的精结合,不能成胚胎。没有在母亲的子宫一定的湿度,没有办法成长,名为湿生。在子宫成形,然后从产门出,名为胎生。所以,胎生是指最后的阶段,如果没有化生、卵生、湿生,那么就没有胎生。知道吧!我们应当理解佛的深奥的义理,因此说卵生、湿生、化生、胎生是就他某一定的特定程序,不论他的过程,才这样论断的。
以及[七趣]众生。[七趣]即在一般所说的六趣,再加上[仙趣](因为仙趣众生,非天非人,注意!仙趣是直接由人成仙,没有死亡,就是一直执着这个色大想要活长一点,叫做仙。天不一样,天人是已经死亡,再转世投胎成天人。可是,说他人呢,他又神通自在。所以这个仙趣的众生非天非人,但是也不是圣,因为毕竟是三界六道的凡夫。也不是凡,有神通。且修之者众,尤其是中国人,多爱求仙、成仙)如来在此详述七趣之因、果、相状,于修多罗教中,[修多罗]就是经,在经教中,亦无出其右者;这七趣,亦皆各有多种:种种地狱趣、十种鬼趣、十种畜生趣、十种人趣、十种仙趣、欲界色界诸天趣、四种修罗趣。这个前面我们都简单讲过了,在《楞严经》的大纲,就是目次,有简单的点过。如来详示七趣众生之意,在令真修菩提者了解诸趣皆是生死流转,无有止时。
以前小时候我看电影看到这个[七仙女],这个七仙女其中有一个仙女下凡,来跟一个书生恋爱,然后这个书生就纺织,因为纺织这个老板很苛刻,这个丝很凌乱,这个仙女就拿一支香,在上空画一画,这香就自然点着,这香冲到天上去,上面天上的六个仙女,看到妹妹受苦受难,求救了,这七仙女就下凡,下凡以后呢,看这个丝线很凌乱不堪,怎么织得完呢?因为要织得完,这个老板才要给他赎身,织得完,我就让你自由身!没办法啦,就有请六位姐姐下来,这七个仙女有神通,只要这个鼻子动一动,咚~~它这个线自然就直了。那时候小时候看到这一幕,当仙女真是好耶,生天真的不错耶!然后用干冰效果,仙女都穿得很漂亮,那小时候又没有学佛,就很想去天上看仙女,还有吃仙桃。后来看到佛教里面讲:这个也是轮回,去那边做什么呢?要成天、要成仙,长大学佛了,就知道这个不究竟,这些都是六道轮回,还是往生极乐世界去好!
所以修学佛道真好,有正知正见。在令真修菩提者了解诸趣皆是生死流转,无有止时。诸位!这一句是很可怕的,停止不了啊!诸位感觉看看人生苦不苦?就我的感觉,人生真的苦,如果再不修行就继续六道轮回,再重新再来!令发心不贪著一切世间,速得离妄修真。离开这个妄心,修这个真如自性,[真]就是真心。
接着,为令真修免于魔事之留难与破坏,如来于是开示[五十重阴魔]。所谓五十重阴魔,其实也就是修定时会碰到的五十种难关,所以五十重阴魔可说是[禅定五十关];或是更确切及中性地说,即是[禅中五十境],也就是在禅定中会现起的五十种境界;但这五十种境界并不一定会成为难关,更不一定会成为魔境,因人而异。
诸位!问题在[着],师父在[顿悟偈颂]里面讲:着相修行百千劫,无相修行刹那间,若能万法尽舍却,顿悟入道须臾间。无说无示无来去,生死涅槃无距离,菩提由来无一物,只在当下一念间。无圣无凡无众生,即心即佛弹指成。这个就是师父学佛三十年来的心得,全在一念之间:原来如此!魔也是唯心现量,大悟的人哪里有佛?哪里有魔?佛长什么样?智慧心就是佛;解脱自在心就是佛嘛!魔长什么样?就是住相嘛!看那个也不顺,看这个也不成;这个也怀疑,那个也愤怒,当然就是魔了,魔也是唯心所现啊!所以,真正悟道是佛魔一如。
禅宗里面讲:佛来佛斩,魔来魔斩!为什么?本来无一物,哪有什么佛跟魔呢?这究竟实相说,本来无一物,没有佛!要不然,佛在哪里呢?佛在这一念现前当下清净心当中。是不是?这个叫做自性三宝。如果是事相三宝,就确实有佛,确实有阿弥陀佛,确实有极乐世界,十万亿佛国土确实有,极乐净土,这是事相说;在理上说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所以,讲经说法不能离开体、相、用、因、缘、果、事跟理八个角度去分析。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去诠释佛法。如果修定者,对于这些定中所显的境界,心不贪着、不缘、不取、不住、不忆、不念,诸位!这个要画双红线,这个就是抓到了修行的关键,你只要一切境界不贪着,心不缘、心决定不取、心决定无所住、心不忆念,就是说愉快也好,不愉快也好,你就是放下!
所以,昨天的事情一定要一脚踩熄它,谈都不要谈,提都不能提,这样过清爽、快乐、幸福的日子。不能像忧郁症一样,一直念一直念。广钦老和尚讲:这一直念一直念有什么不好呢?好事都会变坏事!真的会过生活的人,要懂得升华,不能一直卡在过去的影像里面。万法都是影像没有实体可得,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人不是圣人,当然会有不愉快、冲突的地方、观念不相谋的地方,但是一定要有那种功夫:放下!不忆。[不念]就是不要再念着。
则不但不会构成难关或魔境,而且还是[善境界]。修行抓到了关键多快乐啊!还不必等到临命终,现在就是极乐世界了!一个心不贪着、不缘、不取、不住、不忆、不念,你看这种心有多快乐中!那一种快乐不是用语言可以形容的,夫妻就不再吵架了;男女朋友也不再怀疑了;所有的出家人,有不愉快的事情就放下了;同参道友,有缺点就互相包容一下了。日子多好过啊!所以,学佛不是说等待临命终佛来接引,现在就是极乐世界了,一定要把自己训练成一颗会浮的球,不能等到临命终,等到临命终来不及了!一个平常不训练放下的人,临命终怎么来得及?然而行者心中若生贪爱、住着、自以为大,即立刻为魔所趁,而转此境界为魔境。诸位!这个要画双红线,魔、佛在念之间,就在这个地方!你心中若生贪爱这个境界,譬如:闻香、见佛、见光,阿弥陀佛现前,就骄傲得不得了,你起贪爱就堕入陷井,住着!
所以,不要夸大其辞,不要骄傲、狂妄、目空一切,千万使不得!为什么?自以为大,立刻为魔所趁,就是有机会了,而转此境界为魔境。所以佛于经中说:[斯但功用,这只是你用功暂时性的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,这不是佛的境界,佛境是究竟空,不生不灭的。不作圣心,你着一个圣境,作一个圣心就糟糕!只要不着,那么就名善境界。所以,重点在万法总不用学,但学无所住。你要念,就记得要念南无阿弥陀佛,不要念你家的爷爷、奶奶,你儿子多么不孝顺,你的亲戚朋友多么对不起你,这个不要念!要念什么?统统念南无阿弥陀佛,只有阿弥陀佛能救我们,当然就念他了。你念这些有的没有的有什么用?所以,我看众生在烦恼那个不必要的苦恼,师父都很同情他,对圣人、大修行人来讲,“放下”是这么简单,放下,OK了!他却重复的说:师父!好难喔!好难才会象今天这样活不下去,很辛苦,放下,就这样子了。
当师妈骨灰拖出来的时候,看:唉!放不下又如何呢?就一堆骨灰,顿时候觉得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很有威神力: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。真的!剩下一堆骨灰!你就慢慢体会,菩萨无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什么统统没有!意思就是:我们今天所有的贪嗔痴,都是心灵的负担。为什么要修行?就是使灵魂成长,才要修行,叫做法身慧命嘛,叫做长养圣胎嘛!所以,修行它不是一辈子的,要生生世世的,如果你没有了生死,就是这样子了,今生今世的灵魂,增进一点点智慧;下辈子再增进一点点智慧。所以,你今天在这里结的缘,就是功不唐捐,不会消失的,你的法身慧命是永远存在的,因为你今天拥有正知正见,正法的种子种下去,不得了,将来你一定成佛!
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]所以,千万骄傲不得。其次,从本经的方法论(methodology)来讲,则本经为有破有立,有破就是破一切法;有立就是即一切法、立一切法。[破]就是离,就是叫你离一切相;[立]就是即一切法,破跟立是同时的。所以,什么是佛法,就是既现实又超越,既超越又现实叫做佛法。面对一切相,同时离一切相,过着现实的生活,同时心灵统统超越,着它不得。所以,禅宗里面讲:动念即乖,动到一个执着的念、妄想,清净自性就被污染,就离了佛道。破立均等。佛经中有些经是以[破]为主的,有些则是以[立]为主的。而破立均等的,并不很多。
例如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、《十二门论》等,这叫三论宗,如果再加上《大智度论》,又叫做四论宗。是以破为主的。《中论》就是:(不生不灭、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、不来不出)不来、不去、不生、不灭、不垢、不净、不增、不减,叫做八不中道,这个叫做中论。而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、《涅槃》、净土诸经、《药师经》、《圆觉经》等,是以立为主的。而本经则破立均摄,都含摄在内,破立均等。所谓[破],即是破凡夫、外道、魔道、小乘,不发大心,乃至大乘权教。所谓[权]就是不了义教,善巧方便,停留在某一种层次。真正究竟是没有层次的,直下就是毕竟空。这个权教是对实教来讲的,所以权教叫做方便说,实教叫做究竟说。权教叫做不了义教;实教就是了义教。所谓[立],即是确立、建立大乘、无上乘心地法门,无上乘就是最上乘了。如来藏、真菩提路。一言以蔽之,即是建立[如来密因,诸菩萨万行首楞严]。
再从教相上来看,则本经系圆摄[显、密、性、相],显说叫做显教;[密]就是咒语;[性]就是性宗,专门讲空的;[相]就是唯识宗。所以,研究《楞严经》没有唯识的基础:《唯识二十颂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、《唯识简介》的基础,加上《百法明门论》、《大乘起信论》的基础,听起来会格外的吃力,会相当的吃力,因为唯识的基础不够,基础性不够,听起来会很累、很辛苦![禅、净、密、律]诸法,而以禅密为主修。禅叫你明心见性;密叫你好好持咒。至于禅与密的配合,则取[先禅后密]、[由禅入密]、及[外禅内密]的方式。[外]就是显现。密咒是不可解,除了诸佛能够理解以外,菩萨也没办法!
[先禅后密]的意思是:先明心见性,后持咒语;[由禅入密]就是:了解佛的心再持咒语;以及[外禅内密],先明心见性,然后再持五会楞严神咒的方式。所言[密]者,秘密也,广而言之,即诸佛如来自行的秘密、不可思议境界,以非九界凡圣(六凡三圣)所知。我们称十法界,十法界就是:佛、菩萨、声闻、缘觉,加上六道。三圣就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;六凡就是天、人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所以,以非九法界的凡圣,就是六凡三圣所知,故称为秘密。详言之,即如来的身、语、意三业,皆是秘密不可思议。如来身清净、语清净、意清净。那我们现在呢,身体要做好事,嘴巴要讲好话,意要发好心,这样就算不错的人了,没有办法像如来身、语、意三业都是清净。
皆是秘密不可思议,故称为如来之[三密],即[身密、语密、意密]。如来以自住,[自住]就是自内证。如来以自内证的境界之身语意三密,教授菩萨。来教导,因为没有内证,你怎么教导菩萨呢?我今天如果没悟,能讲《楞严经》吗?这个可以随随便便你就上台,照本宣科吗?注解注错了,你知道吗?所以,要讲这个《楞严经》,还得先有相当的心性的体悟才有办法,否则你说不上来!教授菩萨以及大根众生,在座诸位坐下来就是大根的众生,要不然怎么会坐得下来呢?早就什么恒春春天呐喊啦!摇头丸啦!讲到这,近两天新闻,大家还是小心一点,为了美但是健康一定很重要,不能只有搞外表,我们一定要了解,身心要平衡,身要健康,心灵更要健康,自己要衡量。
菩萨及众生依教熏修此三密,即得自于八识中熏得三密之气分,就是身密、语密、意密的气分,于外则能感得如来依本愿威神之力,三密加持行者;内外皆胜,内胜外胜,诸位!内就是亲因缘,外就是增上缘。自己肯修行,外有佛菩萨加被,那力道就大了!如果自己不肯修行,只有佛菩萨外面一直加被,有用吗?行不通的,叫做内外胜因胜缘和合,所以,修行是看自己的,不是看佛菩萨的,没有一个人说懒惰躺在床上,一天到晚休息、睡觉,好吃懒做,就可以大彻大悟的,不可能的!不经一番寒彻骨,焉得梅花扑鼻香?一定要吃尽苦头,才恍然大悟: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。没有下过一番死功夫,你根本就不知道佛性是什么?所以要吃苦。是故速得生起菩提道种,你们现在就是,速起菩提道种。所以,下冰雹、下大雪都要来!除非你有特殊的日子,要不然的话最好不要缺席。
乃至熏转八识、断恶生善,这个熏转八识就是转识成智。现在就讲到切入难解的地方,现在要问了:所谓转识成智是什么意思?就是转执着心、分别心为智慧心。好!师父问你:转识成智,那么大悟的人有没有眼识?有没有耳识、鼻识、身识?转识成智嘛,这个识已经转掉了,已经成为智慧了,那么大彻大悟的人有没有眼识呢?有!重点不在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,重点在哪里呢?大悟的人转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是中性的名词,大悟的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;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;转第八意识为大圆镜智;成佛以后,转前面五识叫做成所作智。
现在问题来了,既然有眼识,又为什么叫做转识成智?到底眼识是识还是智呢?我现在问这个问题,是所有法师和比丘、比丘尼、三百个在家居士,没有一个人可以回答的,一个都没有!如果转识成智以后没有眼识,佛怎么看东西呢?眼识存在。佛陀耳朵能听吗?绝对能闻!大悟以后,佛陀的鼻子能够嗅香、臭吗?当然可以,否则怎么能分辨香、臭呢?佛陀也吃饭,也尝味道啊,有舌识。我们要了解,识是工具,问题不在识,问题在心迷跟悟。(未完)
楞严经二总论 01 : 人死后念经、念佛、超度有没有效?答案:不一定
楞严经二总论 02 楞严经是众魔的克星,有本经住世则正法得住持世间